【律师点评】
国内层面,四川省《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地方的深化落实。其提出的6部分18条措施,旨在打造“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和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标志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被置于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江西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设定了明确时间表(2028年底大型矿山90%、中型矿山80%达标)和分级管理(国家级/省级)体系,并配套政策支持。这绝非倡导性要求,而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准入和运营标准。未能按期达标的矿山将面临许可证延续困难、融资受限、行政处罚乃至关停风险。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发现潜在矿物量超200万吨的巨型锆矿,意义非凡。锆作为关键战略性矿产,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及国防科技。新疆“十五五”规划系列研讨会(喀什、克州、和田、哈密)聚焦“创新突破”,预示该区域将成为战略矿产勘查开发热土。全国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1.5万亿(同比增21.6%),风光投资(尤其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光热)爆发式增长。内蒙古投产的全国最大绿氢绿氨项目(远景赤峰,一期32万吨/年),标志着“绿电-绿氢-绿氨”产业链规模化落地。此类项目涉及大规模风光用地/用海、水权、电网接入、绿证/碳汇交易、制氢安全监管、氨储运法规等复杂法律问题。项目开发模式(自建、合资、承购协议)、融资结构(ESG融资、政策性贷款)及技术许可合同的法律风险管控需求激增。
2024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915万吨(占十种有色金属24%),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电子废弃物回收量大幅增长。再生金属产业的规范化发展,高度依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配套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当前需重点关注:再生资源回收资质管理、危险废物(如废电池)处置合规、再生原料进口政策波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地以及再生品标准与认证体系构建中的法律问题。
国际层面,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遭遇国际NGO(AFCA)关于环境污染(水、土壤)和社区影响的强烈质疑。项目方(赢联盟、力拓)虽承诺合规,但凸显了在非洲等资源富集区投资的核心挑战。美国政府拟为关键矿产(如稀土)制定保底价(参考其与MP Materials的镨钕110美元/公斤协议),旨在通过财政干预保障本土供应链。此举是“友岸外包”策略的延伸,将扭曲市场,并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如反补贴调查)。OPEC+主要产油国(沙特、俄罗斯等8国)决定9月日均增产54.7万桶,并保留“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的权利。在油价波动和地缘政治敏感时期,资源国政府单方面调整产量配额、财税条款甚至合同模式(如“资源换贷款”合同向产品分成合同转化)的风险上升。长期承购协议、合资协议及稳定条款的效力面临挑战,投资者需强化合同中的稳定性保障、再谈判触发机制及国际仲裁条款。
综上,当前中国矿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政策法规的引导力、绿色转型的约束力、战略资源的驱动力与国际博弈的冲击力交织作用。对矿业企业而言,主动拥抱合规(尤其是ESG)、前瞻布局战略资源、精细化运营新能源耦合项目、审慎应对国际风险,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