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李强总理的第二份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房地产工作,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着墨颇多,且将其放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框架之下,并将其列为“防风险”第一位,足见2025年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之重要性,中央之重视度。
“稳住楼市股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稳楼市”任务被上升到更高规格、更具紧迫性。
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李强总理说,去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但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二季度以后主要指标连续走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加强逆周期调节,聚焦突出问题针对性施策,紧抓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实,推动需求较快回升,生产增长加快,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其中一大施策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降低交易环节税费水平,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可见,房地产问题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施策重点。李强总理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有的政策落地偏慢、效果不及预期”。虽然并未明确提及房地产,但这些问题在房地产领域的确更为凸显。
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李强提出总体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他重点点名三个方面风险,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这意味着,今年政策一个重要导向,即限购政策还有调整和优化的可能。“比如北京、上海放开郊区限购,北上深取消大面积段限购,让更多刚需和改善人群入市。更多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或聚焦于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用等方面。”中指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道,城中村和危旧房,涉及的主要是年轻人、新市民的刚需住房,老市民的改善性住房,这是当前住房结构性需求的生力军,主要集中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各地级市也有。2025年初,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郑州、西安等城市,均规划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且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同时还将彻底完成认定的危旧房改造。为此,近期专项债发行加速,且可以用于旧改资本金,专项借款将跟进投入,同时房票安置也成为重要补偿方式。
此外,好房子的需求潜力也很大,这也是结构性有效需求,体现了短期稳定和长期发展的权衡。报告要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则意味着城市空间不能再外延式扩张,而要转向集约化、紧凑型、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用地方式要基于人口形势、产业需求等向存量转变,向功能复合转变。
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给予更大自主权”的提法是重大突破,意味着2025年存量房收购将加速,对于去库存、稳定房价,进而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止跌回稳具有重意义。
报告还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报告还特别强调,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工作的部署,体现出短期实现行业去风险、长期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思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措施,来化解行业债务风险、构建双轨制住房体系、释放改善性需求,并充分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过渡。
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架构下,专项债、再贷款投放的领域和范围扩大,多方目标政策合力,将有助于在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尽快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信息详情请见:超重磅!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楼市新信号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