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适用勘查技术推广清单(第一批)》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印发推广清单,是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法律视角来看,具有坚实的法律政策支撑。我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强调了矿产资源勘查应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勘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此次推广清单的发布正是对这些法律规定的贯彻落实,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引。当前,鼓励各单位选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绿色勘查,虽符合法律精神,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法律问题。由于新技术新方法可能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标准,在应用过程中,若出现勘查质量不达标或环境损害纠纷,责任界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在技术推广的免费培训和业务指导环节,培训方与应用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可能导致培训服务不到位或应用单位过度依赖等问题。对此,律师建议,自然资源部应加快推动制定与推广清单中新技术新方法相配套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技术应用的质量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估标准,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准确划分责任。此外,还需制定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培训方和应用单位的权利义务,确保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2. 国际层面,全球铝市低库存危机加剧。全球铝市低库存危机的加剧,本质上是铝市场供需格局变化下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其中涉及诸多法律问题。从国际法层面看,美英对俄铝的禁运以及美国借关税豁免吸引废铝回流等行为,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这些贸易限制措施不仅扭曲了全球铝供应链,也损害了其他国家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影响企业有权依据 WTO 规则和相关国际条约寻求救济。在国内法层面,铝行业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随着铝价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激进的经营策略,如操纵市场价格、恶意垄断铝资源等,这些行为一旦发生,将直接触犯我国《反垄断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过程中,若不熟悉当地的投资、环保、劳工等法律法规,也极易陷入法律纠纷。针对上述情况,律师提醒相关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规则和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对可能涉及的贸易限制措施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在国内经营中,要严格遵守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对于海外投资,应在投资前进行全面的法律尽职调查,确保投资活动合法合规。
3. 首列 “疆煤入豫” 专列启运。“疆煤入豫” 项目的启动,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保供部署的重要实践,在法律层面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我国《能源法》明确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跨区域调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该项目正是对这一法律要求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新疆与河南之间的煤炭运输通道,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在煤炭运输环节,虽然依托 “点对点” 铁路运输体系,但铁路运输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违约责任认定等方面,若缺乏明确的约定和规范,一旦出现运输延误、煤炭损毁等问题,易引发纠纷。在煤炭交易环节,煤炭的质量标准、价格波动调整机制、货款支付方式等若没有在合同中清晰界定,也可能导致交易双方产生争议。为此,律师建议,参与“疆煤入豫”项目的各方主体,应在项目开展前,根据《合同法》《铁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签订详细、规范的合同协议。在运输合同中,明确运输责任、运输时间、货物验收标准等关键条款;在煤炭交易合同中,对煤炭质量指标、价格调整方式、结算周期等内容作出明确约定,以此防范法律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