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点评(2025年8月第三周)

2025-09-09    

律师点评:

在国内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监管领域,相关举措充分体现行政职权的依法配置与精准行使。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实质是对《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中“边开采、边修复”法定义务的实践示范,宁夏贺兰山镇北堡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模式,需依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工具实现资金与政策统筹,其核心是通过行政引导将生态修复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结合,确保行政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协同;河北省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举措,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对建设用地与用海审批的法定程序,18.14万亩建设用地批准与56个用海项目审批的背后,是通过“保投资保项目保发展”专项行动与“未批先建”预警机制,将行政监管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符合《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办法》中“源头管控、全程监管”的执法理念。山西省调整陶瓷土等四矿种出让登记权限,属于行政职权的层级调整,符合《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中矿业权登记管理的权限配置原则,“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控规则体现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避免因职权调整损害既有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矿产能源开发与绿色转型领域,全国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突破50%及高危岗位无人化替代,不仅是技术升级,更体现《安全生产法》对高危行业安全保障的法定要求;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矿与黑龙江龙煤集团的实践,为煤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履行安全合规义务提供范例,而 “七纵五横”铁路干线等立体输送格局的形成,需符合《煤炭法》《铁路法》对能源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运营的合规要求,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的同时规避运输环节的法律风险。氟碳钙钕矿作为白云鄂博矿的第21种新矿物,其发现对稀土资源赋存与成矿机制的研究,为《稀土管理条例》下的稀土资源管控提供地质依据,保障稀土作为战略性矿产的可持续开发;菊兴铜矿作为载金载银矿物,其与中高温热液贵金属矿化的关联,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开发中的矿产资源权属界定与开发许可提供技术支撑。江西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对《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地方细化,明确2028年底九成大型持证在产矿山达标,实质是通过行政命令设定矿山企业的绿色转型义务。四川探获大型磷矿与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体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法治化推进。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并通过评审,需符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其开发中的技术创新需同步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超千亿立方米气田的诞生不仅保障能源安全,更通过合规开发实现能源与生态的协调,符合《能源安全保障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协同立法目的。


在国际矿产能源贸易与技术领域,法律风险与合规挑战并存。美国将407类钢铁和铝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并适用50%税率,其法律性质需结合WTO规则与美国国内法分析。国际主要港口动力煤价格止涨回落,背后涉及多维度法律风险:澳煤供应受限可能引发卖方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主张不可抗力,需审查供应受限是否构成法定免责事由等。美国钍基核燃料技术突破,需遵循核能开发的国际公约与国内监管规则,其商业化还需完成环保评估与行政许可,符合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的合规性要求。


综上,近期相关新闻折射出国内外矿产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法律实践的多重维度,国内需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管与激励机制的法律衔接,国际层面则需强化贸易合规与风险应对,通过法治化路径平衡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能源安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