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4.0 方案实施以来,成都市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实施改革1.0完成试点夯基础、改革 2.0 对标对表补短板、改革3.0优化提升树标杆、改革4.0强化监管求实效, 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12种类别,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图,实行“一 家牵头、统筹协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动审批事项由 71 项精简为33项,参与部门从24个减少为 10 个,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219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据统计,工程建设项目从具备基坑施工条件到取得施工许可的时间间隔,最短为13日,最长为331日,平均时间间隔为 79 日。为充分利用企业申办间隔期,成都市自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企业按需求分三段申领施工许可证,通过构建“建设主体+社会机构+行政部门”三方监管新模式,科学简化基坑部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条件,促进建设项目尽早动工。
为破解建筑行业监管中建设工程数量多、施工工序复杂、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近年来,成都市坚持放管结合、管服并重,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把治理数字化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
据介绍,该系统还整合公安部门“天网系统”、城管部门“运渣车管理系统”等部门管理系统和工地自带的音影设备,全天候无死角监测工地范围内施工行为,对扬尘监测、市政道路建设超期占道打围、混凝土生产及使用过程质量违规、塔吊运行违规操作、安全带 (安全帽) 佩戴使用不规范等行为自动识别预警,促进施工单位深化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真正实现工程建设事中监管“无死角”。
截至目前,全市符合安装条件的3520个项目已全部接入智慧工地平台。这也意味着,成都市聚焦管好“一件事”,打造的全市建设工程“无感监管”系统迈入数字化新时代。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