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短短3个月,我省两次“瞄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出台措施。
6月,自然资源厅出台《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第一批)》,针对加强规划计划指标保障、拓宽建设用地指标来源渠道等方面出台10条措施。
“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结合现阶段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自然资源厅又印发《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通知》,出台13条措施。
结合“10+13”政策措施,四川自然资源部门如何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打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最后一公里”以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是四川近日建立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的初衷。该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四川还将如何抓项目稳投资?记者展开了走访。
项目推进所涉部门全“入群“卡在哪?”“咋解决?”“何时 解决?”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成立以来,类似的问题总会及时摆在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前,也让大家倍感压力。这样的压力,也透露出 强烈的信号——快,更快。
在省发展改革委,记者看到一张挂在墙上的“作战图”:2022 年全省700个重点项目布局。布局图上,项目的投资金额、业务管理部门、涉及地域等一目了然。
“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下,没压力是不可能的。有压力,才有动力。”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成立且常态化运行的机制,该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整合部门力量、协同加快推动解决问题,让省重大项目少走弯路。
底气何在?从机制成员看,目前,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囊括28个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及部分金融机构,成员单位负责人多为各部门 “一把手”。“强化了要素保障协调责任、行业管理协调责任,再加 上各市(州)的属地协调责任,项目建设推进中各方面都能囊括。”上述负责人介绍,28个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均为主管项目集中 或从事保障要素的部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用地、用能、资金、环境容量等问题,都能在该机制中找到“解方”。
在运作上,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将实行协调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协调会,重在解决全省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特别重大问题。
“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补上了四川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的最后一块补丁。”省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该机制重在通过保障要素、打通卡点堵点确保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和成熟项目加快落地。这与此前实施的“极速审批”制度相呼应,实现了四川抓项目促投资从审批到建设的全过程提速。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已在流程实现项目审批环节的“提速”。《通知》明确,省级审批、核准、备案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由85个工作日压缩至5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由63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
《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鲜明提出: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资金债券倾斜支持、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加强重大项目用地用能保障等。
“需要用更大的作为实现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进一步稳住经济大盘。”省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在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 自身实际拿出更有力的措施,为全省抓项目促投资再添动力。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