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在青岛自贸片区举行

2023-12-26    来源:青岛海事法院

10月12日,首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在青岛自贸片区举行。会议由山东省商务厅(省自贸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办,青岛自贸片区管委、青岛市贸促会承办。来自全国知名海事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级法院、海事法院和全国部分自贸试验区代表,国际国内知名港航物流等企业家代表,共150余人出席活动。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向海而兴 法润自贸”为主题,以思维碰撞激起智慧火花,以思想交流凝聚奋进力量,在法治轨道上推动自贸试验区向更广领域探索、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


会上,青岛海事法院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签署构建工作协作机制备忘录,山东海事局、青岛海事法院、上海海事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山东分院、青岛市贸促会、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中国海事仲裁委青岛仲裁中心签署“创新提升 法智护航”共建协议,青岛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合作共建

建立自贸试验区 ,创新提升  法智护航”合作机制

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排头兵”,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协同联动各级海事、海商、司法、仲裁、贸促和高校等机构,围绕提升涉海领域法治服务创新,共同签署自贸试验区“创新提升 法智护航”共建协议,多方深入探索规则、规制、管理和前瞻性政策措施,加快重点领域系统集成,合力破解深化海事司法改革服务创新的营商环境难题。


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致辞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党中央支持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山东省赋予青岛“一核引领”的海洋强省使命,青岛确立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举措,特别是自海洋经济领域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全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推动司法资源、法律服务与自贸区建设深度融合,搭建起了以“三庭、一站、四中心、一基地”为主体的全方位法律服务体系,为海洋强市建设贡献法治力量。通过首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将共商涉外法治、海事司法法律服务的创新思路,共创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局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审判长、二级高级法官黄西武致辞表示,设立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十分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青岛海事法院、青岛中院、黄岛法院在青岛自贸片区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总结审判经验、形成符合地域特点的审判机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海事(司法)都肩负着进一步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使命和任务,希望齐心协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书记、副主任李虎表示,中国海仲将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国家战略要求,切实加强与山东省和青岛市政府部门、司法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工作协同,深化同国际仲裁组织及境外仲裁机构的合作交流,为山东自贸区建设,为青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仲裁中心积极贡献力量。


领域创新

全国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为完善涉外法律适用规则体系建设,探索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机制,提高涉外商事审判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全国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正式启动,青岛自贸片区将聚焦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重点在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培训中提供智力支撑与高效服务,致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的外国法查明与研究机构。


山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于乃胜表示,举办首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既是对青岛片区既往海事(司法)工作的总结,也是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搭建更大范围的国际海事(司法)创新工作平台,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优势产业开放发展提供新优势,更好服务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海事(司法)领域深度创新与合作,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在实践“三个走在前”和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青岛海事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冬青表示,青岛海事法院主动将海事司法事业置于对外开放最前沿,将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发挥海事司法的对外开放引领、涉外涉海资源配置、全球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功能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支持等功能,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担当作为、守正创新、能动司法。青岛海事法院将一如既往融入青岛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建设中,与青岛自贸片区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为青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山东港口集团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高亚表示,山东港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为战略目标,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吞吐量连跨4亿吨台阶,突破16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海事司法创新的关键,期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孵化出更多海事司法领域的创新成果。


据了解,青岛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将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研究破解制约涉外审判实践中域外法查明难的“瓶颈”问题,增强涉外法律查明、法律援助等服务供给,支撑打造国内一流的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青岛海事司法实践。

 

群策群力 

共话海事海商法律实务理论研究与自贸制度创新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初北平分享了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当中海洋智库建设和法治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坚定不移推动涉外法治高端智库建设、持续产出高端咨询报告服务中央决策和地方经济、系统完善涉外法治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能力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高端的智囊团,设计高水平的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良围绕关于海事纠纷解决的专业化发展作主旨发言。他表示,当前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的新业态对海事纠纷的解决提出了新挑战,表现为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关系和新的法律,因此海事纠纷的解决需要不断专业化并且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全面、便捷、经济专业化的服务,创新体制机制,青岛自贸片区创造的海员司法救助基金池为保障海洋的权益支持海事审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付本超围绕海事司法创新从海洋强国建设之策、海事司法的创新之道、建设与创新的共进之路三个方面发表主旨讲话,展开理论与实务深度结合的专业交流。


青岛海事法庭庭长张波介绍青岛海事法院强化司法创新、护航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经验做法,坚持立足青岛、服务大局,主动将海事司法事业置于对外开放最前沿,将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发挥海事司法的对外开放引领功能、涉外涉海资源配置功能、全球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功能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支持功能。


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爱国分享了对海运和海事司法等方面的体会,表示青岛海事司法建设尤其值得学习和肯定。未来发展将更注重综合航运竞争力和综合航运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提升,海运软实力的发展需要更精细的规划、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通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科技赋能、合作创新,推动我国海事司法的建设发展。


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四年来,共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改革试点经验、1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6项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42项获国家部委认可,1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山东省政府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支持青岛自贸片区聚焦航贸金融合,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特别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立健全涉海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将海事司法创新塑造成为青岛自贸片区支持港航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和发展优势,为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探索新路径。


据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介绍,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凝聚法治合力,创新“政区法”联动协同工作机制,聚焦海洋强国建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元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与青岛海事法院深度融合,共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在全国率先设立海事法院自贸试验区审判区。下步,将坚持以法治护航,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额、外贸进出口额均实现翻番增长。


据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综合评估结果显示,青岛自贸片区最大化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有效探索了借自贸东风、促全面提升的“青岛模式”,成为践行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生动实践,全国第一梯队的地位更加巩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