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包括基本规定、工程量清单编制、最高投标限价编制、投标报价编制、合同工程计量、合同价款调整、合同价款期中支付、工程结算与支付、合同价款争议的解决、工程计价成果与档案管理等内容。
《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修订不同合同形式的风险范围及承担规则;增加投标报价澄清或说明;修订施工措施项目计价规则;删除合同价款约定章节,增加合同选择与要求章节;修订合同工程计量与价款调整规则;删除工程签证条款,增加新增工程计量与计价规则;增加施工过程结算计价与支付规则;修订合同价款争议解决的办法;删除工程造价鉴定章节。
《标准》具体在以下关键点进行完善:一是厘清交易定价和企业成本的关系。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要求发包人完整、准确描述拟建工程的各项特征、性能要求,以便承包人形成完整、合理的投标报价;同时允许承包人自主选用施工措施和组织方案,充分激发其竞争活力。
二是明确市场化的计价方法和计价依据。在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的编制过程中,不再将政府定额和信息价作为主要的计价依据,增加市场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数据库,以及投标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成本消耗等内容,综合作为确定工程造价的考虑要素。
三是加强风险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把发承包双方在计量计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谁的责任、由谁承担”“谁风险可控、由谁承担”等原则,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
四是强调工程造价全过程管控要求。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履约控制、结算管理等全过程造价管理活动提出要求,有助于减少结算争议纠纷,实现对工程投资的有效、动态控制。
负责人表示,新标准不仅是计算工程造价的技术标准,也是管控工程造价的管理标准,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变更索赔、价款结算等一系列造价活动进行规范,有利于引导国有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升级。
对建设单位而言,要逐步摆脱对政府定价的依赖。其既要掌握市场真实数据,科学合理编制各类造价文件,又要增强市场意识,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合理确定风险、变更、价格调整等条款,使工程造价既算得准又控得住,真正承担起造价管控的主体责任。
对施工单位而言,要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管控能力;注重提升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和场管理能力;优化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案,实现降本增效。
对造价咨询企业而言,要实施全过程造价管控,相对于传统造价咨询模式,企业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标准》全文详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