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2024-11-22    来源:民政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关于牢牢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重要部署为:一个重大观点、一项工作重点和四方面改革着力点。


一、一个重大观点

就是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决定》提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把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作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成段作出部署,体现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握好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与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实践进程,自觉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推动养老服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


二、一项工作重点

就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可感、可及、可享的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本要求和迫切需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要锚定党中央确定的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目标任务,着力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推动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四方面改革着力点

一是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扩大养老产品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体现。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涵,能够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深入挖掘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潜力,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有效结合。


二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处于基础性、关键性地位,能够有效稳定人民群众养老预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决定》立足于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围绕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从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互助式养老、促进医养结合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坚持兜底线、保基本,促进多元供给,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下沉、服务延伸,向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集聚,满足老年人本乡本土、相亲相熟、就近就便、可走可留的养老愿望,推动实现广大老年人享有方便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


三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机构相对落后,养老服务下乡难、可及性不高,人口流失、生育率低等问题“交织”“碰头”,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严峻,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突出、短板更凸显。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满足农村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是党和政府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是落实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必须切实兜牢兜实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长期护理保险是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能力的必要补充,为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康复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是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钱从哪里来”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加强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信息详情请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领域改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