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典型案例 ——邬某存、任某涉嫌非法采矿不起诉案

2025-03-11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邬某存、任某涉嫌非法采矿不起诉案

关键词

工程施工 附随采挖 法定不起诉 超范围采挖 检察意见


基本案情

2017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批复同意在沂南县双堠镇柳泉峪村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将原有山岭荒坡通过取石填土整理成耕地。因柳泉峪村集体资金紧张,无力支付项目相关费用,至2019年10月临近验收期,项目始终没有进展。为推动项目继续进行,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双堠镇管理所负责人组织被不起诉人邬某存和任某等人开会,研究将施工中挖出的石料予以出售,得款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及村内同期进行的户户通项目。后邬某存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参会人员同意将土地整改项目里的弃石销售,销售款用于修户户通项目。2019年10月至12月,任某在整治柳泉峪村土地过程中采挖29665.36吨灰岩原矿石,其中在超出整治范围的地块上采挖灰岩原矿石约3000吨。任某将上述矿石出售后得款949291.52元,除部分抵扣施工劳务费、机械费和给农户的地上物赔偿费以外,销售款全部上交柳泉峪村,用于土地整治和户户通项目。


检察履职情况

2020年8月,双堠镇纪委接群众举报后,将本案线索移交沂南县公安局。10月14日,沂南县公安局决定立案侦查。2021年2月21日,邬某存、任某被取保候审。8月16日,沂南县公安局以邬某存、任某涉嫌非法采矿罪,移送沂南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沂南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邬某存、任某非法采挖矿石并出售牟利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山凿石、采挖砂、石、土等矿产资源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8〕190号)第二条的规定,“建设单位因工程施工而动用砂、石、土,但不将其投入流通领域以获取矿产资源营利为目的,或就地采挖砂、石、土用于公益性建设的,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不缴纳资源补偿费。”因此,检察机关认为邬某存、任某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遂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要求重点收集证明采挖矿石行为是否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必经程序、土地整治项目内是否存在非必需的超量开采行为、涉案矿石是否全部从土地整治项目批准的占地范围内获取、销售款是否全部被用于公益等证据。经补充侦查查明:本次土地整治项目是按照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求进行的,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整治中,需要先按照图纸将土地整平后,再在地面敷上一层六十公分的土。因为柳泉峪村地处山区,地面土量少,为了将土地整平,必须把凸出地面的石头挖出来。因此,邬某存、任某确系因工程施工需要而采挖石头。经鉴定,这些被挖出的石头为建筑石料灰岩原矿石。由于柳泉峪村地理位置偏僻,村内山多地少,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和可支配资金少,土地整治项目和村内户户通项目等惠民工程均因缺少资金推进而停滞。因项目临近验收,国土所、村委共同研究决定将挖出的矿石予以销售,销售款已全部用于惠民工程。此外还查明,虽然邬某存、任某采挖部分矿石的地点大部分位于土地整治项目占地范围内,但有3000吨矿石采自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规划区外。沂南县人民检察院认为,邬某存、任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遂于2021年12月21日对二人作出不起诉决定。鉴于二人在项目规划区外采矿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沂南县人民检察院向沂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对二名被不起诉人予以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2022年3月1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二人分别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

附随采挖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案中,检察机关重点核查了行为人采挖砂石的行为是否属于假借工程项目建设名义,私自开采矿石的行为。为此,检察机关围绕“采挖是否超出了工程施工的必要范畴”“行为人是否仅实施了就地采挖”和“采挖的矿石是否被用于工程或公益性用途”“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等关键问题,引导公安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继而据此准确界定了罪与非罪、合法行为与行政违法。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机关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通过制发检察意见,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对其予以处罚,做好了行刑处罚的衔接闭环。本案的办理既维护了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也符合社会普遍认知和评价标准,实现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