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成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白皮书(2021—2023年)》

2024-10-08    来源: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目   录

前  言

第一编   2021—2023年成都法院涉未成年人办  案数据分析

第二编   成都法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要举 措及成效

第三编   蓉城“豌豆荚”少家审判品牌工作经验

第四编   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  打算

后  记


前   言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安宁,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成都法院自1992年推进少年综合审判改革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三审合一”,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2021年以来,成都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建“豌豆荚”蓉城少家审判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新时期少年审判职能,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拓展审判延伸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

 

为更加清晰呈现近三年成都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深化对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担负起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中的特殊职责和重要任务,成都法院形成《成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白皮书(2021—2023)》。白皮书从涉未成年人办案数据分析、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要举措及成效、“豌豆荚”蓉城少家审判工作品牌纪实、下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打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社会公众更加全面、直观了解成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期待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并参与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中来,携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第一编  2021—2023年全市法院涉未成年人办案数据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21—2023年,全市法院一审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13004件,其中民事案件11886件,占91.4%;刑事案件880件,占6.77%;行政案件238件,占1.83%。市中院二审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1843件,其中民事案件1578件,占85.62%;刑事案件155件,占8.41%;行政案件110件,占5.97%

image.png

二、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特点及态势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情况及态势特点

2021—2023年,全市法院一审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880件(含被告人和被害人系未成年人的案件)。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犯罪类型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以财产类、性侵类、扰乱社会治安类、人身伤害类案件为主,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九成以上。其中,两抢一盗类案件占57.31%。


2. 犯罪主体特征

从年龄上看,未成年被告人以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主,占比为81.67%。

从身份职业上看,未成年被告人以无业人员为主。全部案件中,无业人员占70.36%。

未成年被告人多为初次犯罪,占比达92.72%,有犯罪前科的较少,占7.28%,未成年罪犯矫正和再社会化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image.png


3.案件处理情况

全部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占67.04%,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占32.58%,适用速裁程序审理占0.38%

image.png

从刑罚结果看,未成年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种类以有期徒刑为主,占91.19%。总体而言,未成年被告人的适用刑罚以轻刑为主,占91.31%。


(二)涉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及态势特点

2021—2023年,全市两级法院一审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1886件。从结案方式来看,调解结案3954件,撤诉结案2752件,调撤率56.42%


从案件类型来看,人格权纠纷526件占4.43%;婚姻家庭、继承纠纷5939件占49.97%;物权纠纷401件占3.37%;合同、准合同纠纷3171件26.68%;侵权责任纠纷1294件,占10.89%。

image.png


2021—2023年,全市法院一审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权益的行政案件238件,其中,2021年审结85件,2022年审结112件,2023审结41件。案由包括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强制拆除房屋或设施、工伤保险资格或待遇认定、行政赔偿等。


第二编  成都法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加强“三化”建设,做强少家专业审判

坚持少年审判特色制度,落实少年审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司法保护机制,深入推进机构专门化、审判专业化、队伍职业化。目前,中院和3家基层法院设立单独建制的少年家事综合审判庭,其余法院均设有少家专门合议庭或审判团队。持续更新《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审判工作规程》,明确优先保护、维护修复、有限处分、适度干预等原则,综合运用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回访帮扶等延伸机制,对未成年人权益坚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开展少家案件庭审优质化竞赛活动,培育优秀文书、优秀庭审,锻造了一支讲政治、有情怀、专业强的少审队伍。


二、落实完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特色机制

(一)贯彻全程教育矫治理念

牢固树立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未成年被告人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在前端,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在诉中,注重法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在诉后,坚持跟踪帮教。


(二)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严格落实执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帮助少年犯通过教育改造,改过自新,阳光回归,无痕融入社会。


(三)推行合适成年人制度

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或不愿到场的情形下,依法通知负有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选派成年人代表,作为诉讼参与人到场,依法维护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实施司法救助,开展少年犯回访帮教

加大涉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三年来为10名未成年人困境当事人发放45万元司法救助金。与简阳市东溪街道龙溪村的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回访制度,定期对已结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积极开展少年犯回访帮教工作,少家庭干警先后前往德阳、阿坝州若尔盖等地了解未成年犯、假释人员的改造矫正情况。


三、做实家事审判特色工作,促进家庭保护

(一)深化社会调查制度

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委托调查员对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等进行调查,并出具书面调查报告,为案件审判提供参考。加强社会调查报告结果应用,实质化解涉少案件当事人矛盾纠纷。


(二)落实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制度

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实,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联合妇联、公安、检察、司法、民政等多部门建强“家庭教育指导师库”,强化同成都开放大学合作,参与推动家长学校建设,为当事人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包括家庭沟通、亲子关系、情绪疏导等内容的亲职教育课程。三年来,全市法院随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412人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237份,让“依法带娃”成为共识。


(三)完善抚养案件听取未成年人意见制度

在抚养权纠纷中,家事法官充分听取并尊重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判决,确定未成年人的直接抚养方,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四、坚持双向保护,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成都中院化解少年家事案件坚持标本兼治,制定《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心理干预制度实施办法》,并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签署《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干预机制运行规则》,甄选150名心理教师入选教育系统心理咨询师专家库。会同成都市检察院、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妇联等部门,建立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心理服务专家库”,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证人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教育引导等专业心理干预服务,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引导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正确认识问题症结,注重修复当事人亲情关系和心理创伤,实现案件实质化解。崇州法院创新“崇法护心”心理修复机制,发布全省首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司法保护白皮书。


五、扩建侵害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为更大范围在源头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成都中院主动与重庆五中院、四川德阳、眉山、资阳、乐山、内江等中院对接,打通数据,实现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数据跨地域共建共享。同时,依托数据库做实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源头治理,连续两年会同成都市公安局、教育局、卫健委等多部门开展“春风护蕾”“筑篱护蕾”专项行动,对全市教育、医疗、培训机构新入职员工进行排查,每年对45万余名在职人员例行筛查,目前已排查出30名涉及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信息,并反馈给相关单位予以核实处理。


六、建立并深化“一站式”反家暴工作机制

2020年,成都中院发布《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规则》。2021年,联合市公安局、市妇联共建全市“一站式”反家暴工作机制,在“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天府市民云”APP开通申请端口,将申请链接嵌入公安、妇联工作平台,指定专门法官负责人身安全保护令受理、审核、签发,畅通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持续提升人身安全保护令办理质效。相关工作机制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关注,并在最高法院组织的会议中作专题报告。中央电视台专门拍摄了成都“一站式”反家暴工作机制,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民法典进行时》栏目播出,选送的高新法院“黄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入选2023年度四川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高新、简阳、崇州法院会同公安、妇联、民政、社区,及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双令齐发”及时制暴、源头止暴。


七、设立家事纠纷辅导调解室,预防治理并举

一是搭建家事审判全链条纠纷化解机制。与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妇联会签了《关于构建家事纠纷全链条预防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从家事纠纷前端、中端、后端促进家事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


二是孵化家事专业调解组织。联合属地妇联、民政、司法等各部门组建专业婚姻家事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工作室等多个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特色组织。例如“豌豆荚·五老护幼”家事调解组织、“家事金牌调解员”、家庭教育指导站等。截止2023年底,全市17家法院入驻调解员参与家事纠纷案件调解。


三是在民政局婚姻登记窗口创设“豌豆荚”婚姻辅导工作室和婚姻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有20家基层法院在婚姻登记处设立“豌豆荚”婚姻家庭辅导室、家事纠纷调解室,累计为办理结婚登记夫妻提供3826次婚姻权益指导,引导370对办理离婚夫妻达成和解。


八、推进校园安全纠纷治理,促进学校保护

2023年,成都中院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近年来全市法院受理的校园安全纠纷案件开展专项调研分析,并同步发出《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的司法建议书》。会同市教育局共同到西部教育多元调处中心调研有关校园纠纷多元调处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全市校园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基层化解校园纠纷实务中的创新做法和多元解纷力量发挥作用的情况,并召开“近年全市涉校园纠纷情况通报暨深化校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座谈会”,实现问题共析、数据共研、源头共治,着力推动校园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九、主动发出司法建议,促进政府、社会保护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成都中院通过司法建议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三年来共向有关部门发送6份司法建议,推动未成年人全面保护工作。调研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选任与履职情况,有针对性向市教育局发送的《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选聘工作和履职实质化的司法建议》获评成都法院2022年度优秀司法建议,助推《成都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实施方案》出台,推动实现成都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选聘全覆盖。同时将“法治副校长”提级为“法治校长”,强化法治校长主体责任,联合制定《成都市法治校长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扎实推进法治校长的实质化履职,选派干警录制法治校长示范课,选优配强法治校长队伍,推荐20名院庭长担任中小学法治校长。目前全市法院共有451名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校长,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实质指导校园依法治理。  

          

十、培塑典型案例,提升少家专业审判影响力

以打造精品案例、精品庭审、精品文书为导向,依托“蓉城少家审判”微信公众号平台,常态化收集涉及未成年人和家事审判相关案件的典型案例,近两年来于国际儿童节、国际妇女节、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等重要节点公开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妇女家庭权益司法保护、“一站式”反家暴典型案例等共27件,彰显成都法院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态度。


第三编  蓉城“豌豆荚”少家审判品牌工作经验

一、组建“豌豆荚”社区工作室和法治宣讲团

2020年6月,成都中院成立由56名骨干组成的“豌豆荚”法治宣讲团,2021年5月,成都中院与属地金牛区红花社区共建全市第一家“豌豆荚”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孵化了一支“豌豆荚”红花社区儿童宣讲队。随后,全市22家基层法院“豌豆荚”法治宣讲队、法官工作室纷纷成立,遍布于城乡社区、活跃在居民小区。


二、“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线上,升级打造“蓉城少家审判”微信公众号,开辟了“豌豆荚”云课堂、少家法官说法、法治小剧场、法官工作室案例、法治宣讲团的声音等栏目。坚持就案取材、内容原创、自编自演原创普法节目551期,并与成都中学生法治与安全专题教育平台连通,共享网络普法教育资源,云端在线普法覆盖人群超33万余人次。推选的9部普法微视频在2022年全市普法创意短视频比赛中获奖。线下,开展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活动52次,“豌豆荚”法官工作室、法治宣讲团走遍蓉城各大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广泛传递法治的声音。


三、建设“豌豆荚”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2023年,成都法院在未管所建设的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启动,会同成都检察院、成都未管所共建“1+2”青少年法治教育犯罪预防中心,形成成都市未成年人法治宣传警示教育工作新品牌、新矩阵。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内建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豌豆荚”成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旨在面向全市,辐射全川,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数字多媒体互动、法治小剧场、服刑未成年犯现身说法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法治宣传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成都及全川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2023年累计面向500余名师生开放。


四、开展“豌豆荚”蓉城少家审判实务研讨

自2020年起,成都中院少家庭联合成都市法官协会、成都市律协,连续五年举办“豌豆荚”蓉城少家审判实务研讨会,针对婚姻家事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授,同时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针对疑难问题开展研讨,推动少年家事审判工作职业共同体同台切磋、同堂研讨、同步提升,全面提升全市少年审判水平。


五、开发“豌豆荚”品牌周边产品,丰富品牌内涵外延

为持续擦亮“豌豆荚”审判品牌,成都中院少家庭印制蓉城“豌豆荚”少家审判工作品牌简介画册,汇编“豌豆荚”法治宣讲团精品讲稿和法官工作室案例,精心设计制作文创周边产品,印制有品牌logo的布袋、卡通玩偶、抱枕、笔记本、笔袋、书签、尺子等特色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和拓展“豌豆荚”品牌内涵外延。


六、积极宣介“豌豆荚”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成都法院以做坚强有力的“豌豆荚”为服务宗旨,围绕做强少年审判、延伸审判服务、做实法治宣教,助推社会治理,推动新时期蓉城少年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认可。2022年9月,在全国法院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上,成都中院作为现场经验交流的两家中级人民法院之一进行交流发言。在成都市“三八”国际妇女节颁奖晚会分享“豌豆荚”的故事,在市委政法委组织的“暖心驿站”建设社区主题活动宣介“豌豆荚”反家暴机制。


七、向外取经,不断完善“豌豆荚”品牌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做优做强“豌豆荚”品牌,成都中院“豌豆荚”考察小组赴上海、江苏法院考察,与乐山中院、内江中院、自贡中院开展座谈交流,积极汲取少家审判先进理念和创新经验,并结合成都法院实际不断丰富完善“豌豆荚”品牌建设。


第四编  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打算

一、狠抓主业,持续提升少家审判专业化水平

立足审判主业,持续深化涉少家案件专业化审判改革,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少家审判特点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少家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少家审判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少家审判领域政治敏锐性、强化风险预判力,确保全市少家审判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突出少家审判工作时代性特征

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强化专业化审判建设,促进少年家事融合发展,从案件办理、犯罪预防、教育疏导三个重点优质化提升。


(三)加强少家案件审判质效监督管理

强化监督管理,防范衍生风险。促进裁判标准统一,促进“三会”实质化、常态化运行。


(四)健全涉少“三审合一”专门工作机制

指导基层法院因地制宜,优化少审“三审合一”机制,培塑专业化审判典型。持续开展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二、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少家审判纵深发展

及时总结少家审判改革经验,巩固阶段性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少审特色延伸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迭代升级少年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推动落实《关于构建家事纠纷全链条预防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联合属地相关部门组建专业婚姻家事基层调解组织。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豌豆荚”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立案阶段引入专业家事调解组织,将纠纷有效化解在前端。


(二)建立健全社会调查、家事调查制度

加大法院在少审家事案件中的依职权调查力度,联合公安、司法、检察、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社会调查员库”,推动全市两级法院社会、家事调查工作做实做细。


(三)深入推进少家融合审判特色制度

化解少家案件坚持标本兼治,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扩大心理咨询专家库,探索引入社工力量,购买专业服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探索与开放大学建立落实家庭教育指导令制度机制;深化运用“一站式”反家暴平台,畅通人身安全保护令发放渠道;落实少家案件跟踪回访反馈机制,开展司法救助等工作,充分彰显少家审判温度。


(四)全面落实涉诉未成年人权益特别保护制度

贯彻落实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规定,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落实落地。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动法治宣传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豌豆荚”宣讲团、法官工作室及公众号作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持续做强法治宣传,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一)线上提档升级“蓉城少家审判”微信公众号

不断优化“蓉城少家审判”微信公众号运营,创作主题贴合未成年人,内容生动有趣的系列普法小视频,打造短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普法精品,全方位升级作品质量,提升宣传效果。


(二)线下创新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普法模式

充分发挥已建立的31 家“豌豆荚”法官工作室及法治宣讲团、法治校长的作用,深化、优化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发挥。


四、参与治理,持续优化多方协同工作格局

延伸审判资源,通过发送司法建议、司法白皮书等助力破解少家审判折射的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构筑成都未成年人保护共治共管格局。

(一)深化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建设

在目前数据库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与四川其他地市(州)法院的联系,做大“豌豆荚”侵害未成年人利益犯罪人员数据库。


(二)实质化开展中小学法治校长工作

在全市法治校长全覆盖的基础上,配合教育部门建立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履职内容,将“豌豆荚”普法资源带入校园,实现线上线下普法双同步。


(三)加强少年家事审判特色分析研判

打造精品庭审、精品案例、精品文书。围绕少家审判司法难点问题,结合实务加强调查研究。深挖少家审判司法数据“富矿”,撰写司法建议、司法白皮书、信息调研等,报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参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五、夯基垒台,持续彰显“豌豆荚”品牌引领效能

持续推进“一院一品牌”建设,培塑各具特色的少家审判品牌,共同铸就成都法院“豌豆荚”少家审判特色品牌矩阵,持续彰显“豌豆荚”品牌引领效能。

(一)推动“豌豆荚”特色品牌矩阵“开花结果”

坚持“一院一品”,指导基层法院打造各自特色品牌,形成差异化、错位发展,构建“1+22”极具蓉城特色的少家工作矩阵,不断扩大“豌豆荚”品牌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二)培塑精品栏目,提升“豌豆荚”作品质量

不断优化“豌豆荚”公众号法治宣传内容,汇编“豌豆荚”法治宣讲团精品讲稿和法官工作室案例成册,精心设计制作文创周边产品,提升品牌内容影响力。


(三)举办蓉城“豌豆荚”少家审判研讨会

联合成都市法官协会、成都市律协举办蓉城“豌豆荚”少家审判研讨会,推动少年家事审判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台切磋、同堂研讨、同步提升,扩大品牌影响范围。


后  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未来,成都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深度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深入研析案件反映出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更新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司法保护促推、助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现代化,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