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评(2025年3月第2周)

2025-03-11    

1.油气勘探易出现多种法律问题。从合作层面看,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 “三桶油” 开展合作时,常面临合法性质疑。因相关政策文件未明确答案,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侧重于行政管理,部分条文表述易引发误解,相关部门也不给此类合作合同备案或批准,导致合作方对合作是否合法心里没底。在技术层面,技术秘密侵权纠纷时有发生。如 “油气微生物勘探” 技术秘密侵权案,就涉及技术秘密界定、载体、秘密性评价等问题,凸显了保护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此外,油气勘探开发还需遵守环保法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采取措施防止污染,若违反可能面临处罚。同时,合同方面也易出现主体资格、内容合法性、期限、解除及违约责任等法律问题。


2. 从法律视角看,石大胜华控股子公司胜华连江与宁德时代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有重要意义。该协议明确了在 2025 年底前宁德时代向胜华连江采购 10 万吨电解液的意向,这是双方基于平等、自愿、公平原则达成的商业合意,合法有效。


不过,协议也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它属于框架性协议,虽约定了采购总量,但具体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技术标准等,需以双方后续书面确认的订单或其他书面文件为准,这意味着在后续交易执行中,若对这些关键条款产生争议,可能引发合同纠纷。并且,协议履行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经济等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若出现这些情况导致协议无法如期或全部履行,双方可能面临违约索赔等法律问题。


3.在国际层面,加拿大延长矿产勘探税收抵免政策两年至2027年3月,这一举措具有积极意义。此政策为投资小型矿业公司流通股的投资者提供 15% 税收抵免,属合法的政府调控手段,旨在助力矿业部门筹集勘探资金。在法律框架内,它激励了市场主体参与关键矿产如锂、镍、稀土等的探勘开发,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业企业融资困境,且未违背公平、平等的市场交易原则。但后续执行中,需关注政策落地细节,如税收抵免申报流程是否合规、透明,防止出现税收漏洞或滥用情况,保障政策合法、有效地推动锂能革命及矿业可持续发展。


4.地方层面上,矿业权招标出让容易产生以下法律问题:

合同性质认定争议:矿业权出让合同可能被认定为行政协议,也可能被认定为民事合同,不同认定会影响案件审理程序和法律适用。


主体资格问题:出让主体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受让人有资质要求,但实践中对自然人能否成为探矿权受让人存在规定不一致的情况。


行政优益权问题: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享有行政优益权,在特定情形下可变更、解除协议,可能引发与受让人的纠纷。

合同纠纷:如受让人未按约定支付出让价款、不履行相关义务等,可能导致合同解除及价款退还等纠纷。

第三人权益及侵权问题:可能出现第三人对出让合同效力提出抗辩,或存在侵权性越界勘查、开采与矿区重叠等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