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入凡尘—东方的文艺复兴已来?

2025-04-22  作者:李芝乐  

春节以来,一部哪吒横空出世,打翻票房纪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反传统权威、打破神话叙事的精神内核让人振奋。

 

而在正月末尾,一部诡才之道,又在传统的鬼故事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人不禁感叹2025是否标志着属于东方的文艺复兴已来?

 

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在于打破神权,尊重人权,由文化观念的转变带来社会、权威及政治的变革。而哪吒走下神坛,震动权威,悲悯生灵,重塑秩序的叙事正合文艺复兴之内涵。同时,诡才之道中以鬼届的达尔文生存法则暗喻人间的荒唐无稽,在以惊吓为情绪产品外衣的同时,输出的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文关怀。真是若非人间历尽千层劫,才懂何故神鬼入凡尘。

 

在历经痛苦的后疫情时代,人们再也无力去按原先的观念、规则去生活,在原先共识被打破以后,透视整个社会的技术、制度及文化全部需要重塑。

 

1.技术:在2025这个新秩序打开之年,deepseek在算法优化上做文章实现了技术突破,与西方在算力上下功夫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而无论双方怎样你争我夺,其都有自己的商业闭环路径实现对普通人的收割。而在人工智能赛道上,普通人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或其他技术保护自己的数据产权,避免在算法和技术上成为新时代的韭菜,才是普通人最应该关注的,否则web3.0的秩序仍然是神权叙事,普通人遭殃。

 

2.文化:哪吒对旧秩序的挑战是时代的呼声,也反映出当下普通人生活的无奈,诡才之道反映出做鬼都已不易,何况做人?让人们的坏情绪可以合规宣泄和安放。

 

这个时代,借用蔡钰老师的描述,“无论是从互联网产业史、宏观变局、成熟市场参照、还是我们举国致力于解决的主要矛盾来看,情绪需求都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消费需求。它的来势会比我们已经见识到的还要巨大、还要主流。”而在供给端,“如何承接这种分化,把内需潜力转化为自己的商业机会,这也就成了今天的消费创业者们面对的新挑战。如果把这样的新消费时代定义为后消费时代的话,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后消费时代的特征是情绪消费成为主流,共情能力也会成为后消费时代的关键创新能力。”无论是饺子还是徐汉强,他们都强在洞察到人们那些无处安放的坏情绪和痛点,并将这些情绪用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3.制度: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在逐步突破和演化,而新的制度也在悄然演进,无论是大洋彼岸川总的“零售政治”,还是马斯克在政府的效率变革,都在回应时代的呼声,而作为专门研究制度的法律从业者,是否也应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感业界之痛,成一家之言”?

 

Deepseek修订版本神鬼入凡尘:东方的文艺复兴已来?

一、文化觉醒:当神鬼叙事照见人性之光

1. 打破神权,重构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哪吒》与《诡才之道》的破局之处,正在于将神鬼传说转化为人性寓言。前者以"我命由我不由天"颠覆传统宿命论,后者借鬼界生存法则讽喻人间荒诞——这种对权威的解构与对个体价值的重估,恰与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形成跨时空共鸣。

 

2. 叙事重构中的现代隐喻

《哪吒》中陈塘关的秩序崩塌,暗合后疫情时代传统共识的瓦解;《诡才之道》里鬼怪的生存困境,则折射技术洪流中普通人的异化焦虑。创作者通过神话外衣包裹现实内核,让观众在共情中完成对自身处境的观照。

 

二、技术革命:算法霸权下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1. 算力竞赛与数据困局

2025年DeepSeek在算法赛道的突破,标志着东西方技术路径的分野:西方执着于硬件军备竞赛,东方则深耕场景优化。但无论何种路径,数据产权始终是悬在普通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Web3.0若不能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数据确权机制,"技术平权"终将沦为新型神权叙事。

 

2. 情绪经济的双刃剑

蔡钰提出的"情绪消费"正在重塑商业逻辑:哪吒的叛逆成为集体焦虑的宣泄口,诡才之道的荒诞化作现实压力的缓冲剂。但当艺术创作沦为情绪收割工具时,我们是否正在用算法制造的共情茧房,取代真正的精神觉醒?

 

三、制度重构:在解构中寻找新共识

1. 全球治理的范式迁移

从马斯克的"效率革命"到"零售政治"的兴起,传统科层制正遭遇自下而上的冲击。这种变革暗合文艺复兴时期城邦制度的演化逻辑——当技术消解信息壁垒,制度创新必然要求更灵活的响应机制。

 

2. 法律人的时代命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应止于书斋。当AI开始介入司法判决、区块链重构契约关系时,法律从业者需以技术哲学重新锚定公平正义的坐标,在代码与法典的碰撞中守护人性底线。

  

四、冷思考:文艺复兴的虚像与实相

1. 历史镜像的错位映射

将当下文化现象直接比附文艺复兴,可能忽视明代人文思潮中断的历史教训。真正的复兴需要持续的思想启蒙与制度护航,而非昙花一现的文化热点。

 

2. 技术赋权还是技术附庸?

区块链确权、AI共情等技术解决方案,若缺乏人文价值的引导,恐将陷入"用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循环怪圈。或许东方的智慧在于:在算法中保留"难得糊涂"的余地,在确权时铭记"天下为公"的初心。

 

结   语  

在神性与人性的交界处,当哪吒走下神坛拥抱烟火,当鬼怪故事成为人间镜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叙事的转向,更是一个文明在技术奇点前的自我叩问。东方文艺复兴的真正标志,或许不在于能否复刻五百年前佛罗伦萨的荣光,而在于能否在算法与灵性、效率与温度、解构与重建之间,走出属于自己的"中和之道”。


原文链接详见:泰和泰研析丨神鬼入凡尘—东方的文艺复兴已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