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车市,又爆了

2025-11-05    来源: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10月13日,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1-9月累计零售量达到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9月零售销量再创新高,较2017年9月219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高5万辆,呈现年末政策退出前的强增长特征。


回溯今年车市走势,“前低中高后平”的曲线十分清晰。年初1-2月,市场零售累计增速仅为1.2%,处于相对低位,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以及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见效,1-6月累计增速大幅拉升至1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进入7-9月,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至6%左右,但依然稳住了增长势头。


自主品牌,拿下66.9%份额


9月车市的“阵营战”,差距拉得比以往更明显。


自主品牌继续“领跑全场”,该月以150万辆的零售成绩实现同比13%、环比12.9%的双增长,国内零售份额攀升至66.9%,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


从累计数据看,1-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已达64.8%,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体现出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号召力持续增强,更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偏好正加速向本土品牌倾斜。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战略的深度落地与持续发力。在9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妥妥的销量“引擎”。尽管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同比微降2.3个百分点至70.1%,但仍以绝对优势占据新能源市场主导。


主流合资品牌则面临增长压力,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这一降幅与自主品牌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从细分品牌来看,德系、日系品牌作为合资阵营的“主力军”,市场份额分别降至14.3%、11.6%,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美系品牌在上汽通用48%的同比增幅拉动下,实现了份额的微增,但仍难改合资阵营整体承压的局面。


合资品牌的问题,根源在新能源转型“慢半拍”。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冲击,合资品牌没能及时拿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导致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数据显示,9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7.4%,不足自主品牌的十分之一;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3.2%。


豪华车市场同样不好过,9月零售量为24万辆,同比下降1%,市场份额为10.8%,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尽管豪华车零售量环比增长16%,但新能源车渗透率仅34.5%,远低于自主品牌水平,反映出高端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滞缓。


值得关注的是,新势力成为9月车市的“惊喜变量”,20.2%的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小鹏、零跑、小米等品牌表现尤为亮眼。其中零跑以66,657辆交付量领跑新势力,小鹏、小米双双突破4万辆大关,形成“四万辆俱乐部”。这波增长,既得益于新势力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和技术快速迭代,也离不开购置税政策调整前的消费窗口期释放。相比之下,特斯拉份额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5.5%,显示本土新势力已形成有力竞争。


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9月车市的分化态势,本质上是不同阵营在新能源转型速度与技术储备上的差距体现。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以及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持续升级,未来中国车市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新能源赛道,而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品牌的持续发力,也将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


信息全文详见:9月车市,又爆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