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部下达 2025 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 5.8 万吨。从法律层面,这严格遵循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体现对优势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落实。通过明确指标下达规则,比如对共伴生钨资源量为小型的,不下达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改为报备产量,让钨矿开采在法律框架内更规范,利于打击非法开采,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指标下降意味着供给端收缩。国内钨矿资源相对集中,矿山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当前国内钨矿新建项目难短期内释放产能,海外矿山成本又高,进口增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受限结合下游如设备更新、光伏行业对钨丝需求的快速增长,将改变市场供需格局,钨价中枢有望上行,对于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将迎来利润增长空间。但对于下游依赖钨矿的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压力,促使其优化生产流程、寻找替代材料或加强资源回收利用。矿业发展角度,指标分配向大中型钨资源量矿山倾斜,利于资源整合与规模化、规范化开采,推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加强共伴生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野马泉西矿区新发现一处中型金矿。金矿开发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建成投产后,将创造大量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拉动上下游产业,像设备制造、运输、餐饮等行业都将从中受益,促进地方税收增加,助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从矿业发展角度,该发现展现我国地质勘探技术进步,利用 “大数据 — 大模型 — 大算力” 成矿预测模型及多方法综合勘查技术实现找矿突破,为行业提供经验,激励更多企业加大勘探技术投入,推动矿业创新发展。此外,中型金矿增加我国黄金资源储备,增强在国际黄金市场的话语权与应对金融风险能力,也为黄金产业链提供更多原料支撑,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我国矿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
2. 国际层面,智利正计划下调 2025 年官方铜价预期。铜产业是智利经济支柱,财政收入近 20% 依赖于此。铜价下调意味着出口收入可能减少,影响财政预算,进而对公共支出、社会福利计划等造成连锁反应;全球范围内,铜作为 “工业金属之王”,价格下跌虽能降低电力、建筑、汽车等下游产业生产成本,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景气度不高的背景下,需求不足可能抵消成本下降优势,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刺激作用受限。矿业发展方面,铜价预期降低,会使智利部分高成本铜矿开采项目面临利润压缩甚至亏损风险,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开采计划,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长远看,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Cochilco)仍看好未来十年铜价,认为新能源转型(如电动车、可再生能源设备对铜的刚需)将支撑价格中枢,此次下调或是对短期市场压力的应对,也预示着全球铜矿业在适应市场波动中持续转型与发展 。
3. 地方层面,安徽建成 28 处省级及以上智能化煤矿。这一成果是对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力落实,通过智能化建设,煤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和环保要求,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煤矿行业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发展。经济上,智能化煤矿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同时带动煤矿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矿业发展方面,智能化煤矿建设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有助于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煤矿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加速整个行业智能化进程,提升我国煤矿行业整体水平,助力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