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图片来自Art Basel
“艺术是超越”(Art is transcendence)、“艺术是视野”(Art is Vision)、“艺术是无界的”(Art is boundless),随着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现在即,上述的三个宣言在陈福善、金守子和苗颖的作品上则透露出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下文简称香港巴塞尔)的重要风向——跨越时间、连接国际的艺术版图;亚洲移民的游牧与迁徙;以及借助网络突破的虚拟与现实间的界限。
“香港自有史以来都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城市,而亚洲也是全球艺术市场中发展最快的板块。”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Angelle Siyang-Le)表示。3月26日至30日,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家画廊齐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现具有全球多样性和区域代表性的最新创作。今年超过半数参展艺廊来自亚太地区,23家新晋参展画廊占比近十分之一,而32家画廊在香港设有展览空间。
当下语境中的多元艺术回应
即使有弗里兹首尔艺术博览会(Frieze Seoul)、新加坡艺博会(ART SG)等亚洲艺术展会的先后崛起,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仍是亚洲最大的艺术展会。在“艺廊荟萃”板块,既可见乔治·德·基里科、胡安·米罗、安迪·沃霍尔等大师之作,也有单慧乾、恩佐·卡马乔(Enzo Camacho)与艾米·利恩(Amy Lion)等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路易丝·布尔乔亚,《牢笼 (舒瓦西2号)》,1995年,© 伊斯顿基金会 / VAGA at ARS,NY,摄影:Christopher Burke
影像内外的香港叙事
对香港人而言,在面向维多利亚港的全球最大型的媒体幕墙之一——M+幕墙上观看影像已成为日常,该光影画布高65米、宽110米,由数千个LED灯管镶嵌而成,从1.5公里以外的港岛观看依然清晰可见。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创作的全新M+幕墙委约作品《戏夜寻谜》(2025)展示由以人工智能生成动画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的默剧,张国荣、张曼玉、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和梅艳芳等香港巨星演出过的角色被艺术家镜头下的人物再现。作品所呈现的场景糅合了吴宇森电影的侠义豪情、王家卫的浪漫主义、徐克的无限想像和王晶无所忌讳的搞笑等元素。
何子彦,《戏夜寻谜》,2025,由M+及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以艺术激活香港与大湾区
在乐思洋看来,香港的地理优势之一即坐落在大湾区,如果说12年前展会首登香港时还是一个学习西方当代艺术运作方式的过程,而今则开始有了自己的方式。一系列新的动作加强了香港与周边的艺术文化交流,不仅利用空间资源弥补了香港艺术场地的局限性,也通过艺术生态的互联,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艺术合作。
今年全新设立的“美高梅艺术探新奖”(MGM Discoveries Art Prize)是由MGM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合作推出,隶属于巴塞尔艺术展的“艺术探新”(Discoveries),旨在支持新锐艺术家并培育新秀人才。已公布的评审团包括Delfina Foundation创始总监Aaron Cezar、Art Jameel总监Antonia Carver、亚洲艺术文献库执行总监何恩怀、PARKSEOBO基金会主席Park Seungho及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兼首席策展人朱筱蕤,将从首届入围艺术家申旻(P21)、Kayode Ojo(Sweetwater)、Saju Kunhan(Tarq)中选出最终获奖者,胜出者所获得的5万美元奖金将由艺术家与其代理艺廊共享,同时获得在澳门举办展览的机会。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图片来自Art Basel
每年3月香港艺术季早已成为全球艺术版图中不可忽视的站点,而这一聚点离不开全城联动的艺术对话。2025年的“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将汇聚艺术文化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当今艺术文化领域的驱动力量。对谈议题包括东南亚艺术赞助体系的演变、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的互动、锐舞文化的艺术维度,以及艺术、设计与建筑的关联性。
而3月初在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举行的“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毕加索——与亚洲对话”特别展览,还将其作品与亚洲艺术家的回应作品并置,探索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李明维:如沙的格尔尼卡”作为一种补充,以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出的经典之作《格尔尼卡》为出发点,艺术家李明维参照了在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和宗教传统中出现的沙画,利用沙粒这种象征无常和不稳定的物料来重现该画作。此外,“森村泰昌与辛蒂·雪曼:变装化身”“傅丹创意现场:野口勇的‘光’”等展览也呈现于M+博物馆。大馆也同时展出了“艾莉斯亚·夸德:彼托邦”“胡晓媛:异路”“梅芙·布伦南:物方志”。一年一度的大馆“艺术家之夜”也将于3月28日晚,邀请来自亚洲的新晋音乐人,以及来自欧洲、以虚拟现实组合为创作方式的视觉艺术家及艺术家为观众呈现现场表演、音乐演出及装置艺术。当晚焦点之一是长居伦敦的艺术家陆明龙带来的演出,其创作以探索人工智能和社会变革时代的技术进步神话见称,他将穿越表演现场,将观众带入他的近虚拟游戏世界,沉浸于他持续创作的SimBeijing(新北京)近未来智慧城市三部曲——《黑云》(2021)、《NOX》(2023)及《空白骑士》(2024)——所俯视的中华未来主义宇宙。
想象维港的夜色与M+幕墙的AI光影共舞,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仍格外令人期待。从大湾区生态互联到跨越区域的文化共振,香港以其独特的“超链接”身份,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张力中重构艺术叙事。这座城市不再仅是东西方艺术的交汇点,更是技术、历史与身份多重命题的实验场。恰如乐思洋一再表示的那样,历经几年的时间,很多事物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当下更为重要的是重新连接。
Copyright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090191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