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校友讲坛”泰和泰专场举办 共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5-10-28 浏览次数:134为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助力涉外法治人才高质量培养。2025年10月11日,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国内合作办公室与国际法学院联合承办的“西政校友讲坛”——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专场活动。本次讲坛以“面向未来:涉外法治人才的协同培养路径”为主题,汇聚多位泰和泰杰出校友及律师代表,围绕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对话。

会议伊始,西南政法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办)主任李雪介绍了西政校友讲坛的背景,强调该讲坛旨在搭建校友与母校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汇聚校友资源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赋能。

聘任仪式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怀勇为程守太律师颁发了“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的聘书。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周江为赵明民、张天翼、邹莹、郑雯文四位律师颁发了“国际法学院学生涉外实务成长导师”聘书。未来他们将参与学生选拔、课程设计、海外实训及就业推荐等工作,打造“校内导师+实务导师+海外导师”三师同育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
主题分享

讲坛主题分享环节由西政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吕亮主持。吕亮书记在介绍了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指出泰和泰作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其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理念对法科学生极具启发意义。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程守太以《多元路径的国际化——从区域走向世界》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系统分析了全球法律市场格局与中国律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化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中国律所面向未来的“必答题”。程守太律师深入剖析了区域性律所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机遇,并全面分享了泰和泰的国际化实践。他强调,中国律所的全球化正迎来新引擎——多元路径并进,人才回流与资源汇聚,将成为推动本土律所从区域走向世界的关键动力。

泰和泰海口办执行主任赵明民聚焦《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思考》。他提出“法律 + 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探讨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律所如何通过“所校联动”“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系统化推进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成熟专业律师的引进。他结合泰和泰海口办公室的实践,重点思考了“法律+产业”复合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行业洞察力,并就如何将“复合能力培养”转化为系统化知识体系提出了建设性路径。

泰和泰万象办执行主任张天翼结合区域发展需求,以《RCEP框架下东南亚法律人才的区域化培养策略》为题,深入剖析RCEP协定带来的法律服务新机遇与人才需求变化。他提出构建由院校、律所、司法机关、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法律+语言+行业+区域”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他强调,未来所需的东南亚法律人才,必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能够真正服务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

泰和泰合伙人邹莹律师则以《法律科技赋能下跨境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为题,结合自身十年执业经历,从“传统诉讼”到“科技赋能”的行业变迁、跨境法律服务的三大变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对青年学子的寄语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享。邹律师特别强调,未来的涉外法律人才必须夯实“法律基本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并积极走进真实法律场景,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泰和泰合伙人郑雯文律师以《企业视角下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需求变化》为题,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当前企业涉外法律需求的“扩容”与“升维”。她指出,随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化,企业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已超越单纯的法律知识,更加看重复合型背景、跨领域理解力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她勉励法学生直面挑战,把握时代机遇,主动提升商业思维、科技素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讲坛的举办,不仅搭建了高校与法律实务界的深度对话桥梁,更为西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的实践智慧,对推动区域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泰和泰作为参与共建实务部门也将积极协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大力建设高素质涉外法治实务导师队伍,加强涉外法治实务研究,进一步协同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夯实人才支撑。




